中耳炎常见误区,你知道吗 - 北京治中耳炎哪最好
中耳炎是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常常伴随感冒,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小病,吃几粒消炎药就可以治愈。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耳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人们常把中耳炎和咽炎、鼻炎合称为耳鼻咽喉科"三大顽症"。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中耳炎?
中耳炎易反复发作,是一种很难对付的耳部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只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中耳炎带来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中耳炎的症状,以便及早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中耳炎。那么中耳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中耳炎是中耳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患者一般会感觉耳朵闷胀,疼痛,有的会耳鸣,耳内会有积液,打哈欠或是摇头的时候会有水汽声,严重时鼓膜会穿孔,耳痛会减轻,但是听力会下降,耳鸣严重,还会流脓。鼓膜穿孔后极易引发胆脂瘤型中耳炎,甚至引发面瘫,耳聋,颅内感染,脑膜炎等并 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中耳炎的危害很大,需要及早治疗。
中耳炎在生活是很常见的问题,比如听力会下降,耳道溢脓,大家一般情况下都认为耳道溢脓就是中耳炎了,其实我们在对中耳炎的症状和预防治疗上面都存在很大的误区的,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下中耳炎的九大误区。
误区一:没有耳痛、耳道溢脓就不是中耳炎
临床上将中耳炎分成急性、慢性细菌性(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分泌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几大类,化脓性中耳炎耳道溢脓是其主要症状,急性期有耳痛是符合我们传统的中耳炎概念的,但分泌性中耳炎则无耳道流脓症状,也较少出现耳痛,可仅有耳闷、听力下降症状,主要是由咽鼓管阻塞中耳鼓室出现负压造成渗出而引起的,由于渗出液是非细菌性的一般不出现耳痛和化脓,所以本病易被漏诊、误诊,尤其是儿童不会主诉症状易延误治疗,如鼻咽部增殖体重度肥大的患儿合并鼻炎鼻窦炎就易发生本病,家长可在交流时注意一下孩子是否要求您的声音过大,看电视是否将声音开的过响,若有此类情况就要到医院检查是否患上中耳炎了。
有的人检查出自己有中耳炎了,但是还是不相信医生,认为是误诊的所以就不会配合治疗。其中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可能会有间断溢臭脓的症状,不过可能有些患者没有这个症状,仅仅就变形出耳痛、头痛,检查的时候也没有被发现,总是会漏诊不受到重视。
误区二:非化脓性中耳炎比化脓性中耳炎发病低、危害轻
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期、部分胆脂瘤型中耳炎可以不出现流脓,但发病率并不低,危害也不轻。
虽然目前尚无确切的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的统计报告,但较化脓性中耳炎临床更为多见,儿童期是渗出性中耳炎的高发期,该年龄段咽鼓管比较平直,鼻咽腔比较小,鼻炎鼻窦炎比较多见,加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易刺激咽鼓管粘膜出现水肿,继发咽鼓管阻塞引起分泌(卡他)性中耳炎。成人各年龄段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更密切些,主因是鼻咽粘膜细菌病毒感染累及咽鼓管粘膜所致,其他疾病如鼻咽癌等也可引起中耳炎耳闷听力下降症状。
危害方面,非化脓性中耳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甚或出现胶耳严重影响听力,婴幼时期甚或影响言语和智力的发育,隐匿性胆脂瘤甚至可引起面瘫、脑膜炎、脑脓肿等并发症,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另外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也是由非化脓性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而来。
误区三:耳道"出水"流脓就是中耳炎了
这是对其他耳科疾病不太认识的缘故,以往耳道"出水"流脓就判定是中耳炎了,现在知道其他耳科疾病也会有"出水"流脓的症状,如外耳道炎有时就表现耳道"出水",伴有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的症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的表现,当然化脓性中耳炎仅有针尖样穿孔且暴露不清时有时难与外耳道炎相鉴别。
外耳道炎原因很多,如反复挖耳、糖尿病真菌感染、耳道狭窄进水等,尤以挖耳比较多见。外耳道毛囊炎形成疖肿破溃也可引起耳道流脓。
外耳道肿瘤如状瘤、恶性肿瘤有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有时会有血脓,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有时会将此类疾病误诊为中耳炎,但由于部分此类患者是有长期中耳炎病史的,所以中耳炎患者一旦发现外耳道或鼓室腔有肉芽生长且较迅速应及早病理诊断,伴有血脓或耳痛头痛者更应注意。
误区四:耳道流脓时,不宜手术
由于以前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大多数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若手术需在停止流脓3月到半年以上,但往往由于中耳乳突炎性病灶没有彻底根除很容易复发流脓鼓膜再次穿孔。
目前由于耳科显微技术的发展,鼓室成形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耳炎的治疗,不仅能彻底清除炎性和胆脂瘤病灶获得根治,并能修复鼓膜听骨重建提高听力,复发的几率也很低。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既便化脓期也是可以手术的,同样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就更应及早手术了,不必顾虑流脓会影响手术效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