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也可治艾滋病
通过长期研究,美国科学家发现,中药黄芪含有化学物质TAT2,可以有效抑制艾滋病毒细胞的分裂,对艾滋病的治疗有非凡的作用。
中药黄芪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TAT2,研究人员发现TAT2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罪魁祸首——“淋巴细胞杀手”(killer T-cells)有效手段。预计黄芪将取代传统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成为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
此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指出,黄芪还可以治疗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特别是病毒感染和慢性病。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1米。主根直径1~2厘米,长1米以上,直接插入土壤深处。地上茎直立,棱角分明;被长毛。叶子互生,奇数羽复叶,有小叶 21~31片。小叶椭圆形,长7~30mm,宽4~12mm,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长6毫米的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生茎上叶腋,每花序10~20 朵。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部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房间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长2~3厘米,顶部有短喙,果外有短毛,里面有种子 3~8粒。
黄芪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根据《药典》的记载,它具有补气、固表、利尿的作用。人们也有冬季服用黄芪作为滋补强身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的年消耗量非常大。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被挖掘出来,整个植物就不再生存。在大量挖掘的情况下,黄芪的野生资源日益稀少。因此,确定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