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鸣”大问题 - 北京看耳鸣的权威医院
耳鸣是累及听觉神经受到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结果,而导致耳鸣的病因相对复杂,如噪音导致、药物导致、外伤导致、病毒导致等,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耳鸣的症状因人而异,有持续性的,间断性的,短暂性的。症状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的则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
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资料表明,在就诊的耳鸣患者中至少有2/3的人为耳鸣而忧愁,过度忧虑的心理状态使其终日愁容满面、烦躁、情绪波动大,颅内持续不断的鸣响,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患者常被吵得心烦意乱,非常痛苦。
进一步还会引起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改变患者原有的个性。患者常表现为离群独处,回避社交,沉默寡言,与病前判若两人。部分患者常常以耳鸣为核心症状,形成了强迫观念,存在明知道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和行为,甚至拒绝任何治疗措施。
严重持续性耳鸣甚至会使患者预感到有灾难性的病变到来,因而产生极为恐惧的心理活动和极大的心理压力,处于抑郁状态。
耳鸣不单单是耳朵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病理性原因,病因总结出来不外乎两大类:
耳源性疾病:人能够听到声音,是声波经过外耳、耳膜、中耳、内耳、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中枢,称为听觉通路。听觉通路上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能够引起耳源性耳鸣。如外耳道堵塞;游泳呛水、擤鼻涕不当导致的中耳病变;梅尼埃病、药物中毒导致的内耳病变等都会引起耳源性耳鸣,内耳病变也是顽固性耳鸣最常见的原因。
非耳源性疾病:如果排除了耳源性疾病,医生就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排查,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肝病、肾病、甲亢等。当排除了所有疾病,那么就可以考虑心理因素和精神疾病引发的耳鸣,如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
耳鸣不是不治之症
由于病因复杂,较为顽固,耳鸣是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很多医生都不愿意接诊耳鸣患者,因为传统的药物和手法,只能暂时控制病情,长期吃也有极大的副作用。但耳鸣并没有那么可怕,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治疗的方向、方法对了,就会发现,耳鸣并非一个会终生缠着你不放的恶魔,它在该来的时候来,在该走的时候会走。
由于耳鸣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耳鸣,治疗方法也会有很大差异。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是恢复的前提,耳鸣要恢复必须要找准发病症状,再对症下药。而且耳鸣要及时治疗,拖延不治轻则扰乱心情、烦躁不堪,重则会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其实,很多人的耳鸣都是一过性的,可能是过度劳累引起,经过自我调整就会好转,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顽固性的耳鸣,如果是持续三天以上不间断的、长时间的耳鸣,耳鸣的同时还伴有眩晕、耳聋等其他症状,这时候就要查明病因,好好调理治疗了,拖得时间越长治疗难度就越大。
耳鸣会为您敲起健康的的警钟,当耳鸣出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有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应及时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治。
2、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长时间逗留或过多地接触噪声,避免或谨慎地使用耳毒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
3、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要想进入老龄仍保持耳聪目明,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每天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一切。心胸开朗,少发脾气是良方。
4、尽量避免接触噪音。如交通、工业、建筑、娱乐、居住环境中的噪音。人们一般都相信年老耳聋与年老眼花一样自然,听力丧失同白发满头及老年斑一样不可避免。但多年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长久过度暴露于噪音之中是导致听力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认为什么预防疾病,都是在冤枉钱。疾病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而正是这些小问题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慢慢把我们的健康啃噬得千疮百孔。小病不去调理,大病的时候就很难治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病就开始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