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大医院戴海江:化脓性中耳炎有哪些分型 治疗原则是什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凡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细菌毒性过强,机体抵抗力过弱或并发了乳突炎,致持续流脓1~2个月以上者,都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按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可分以下三型:
单纯型: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骨疡型:中耳炎又称肉芽型中耳炎。耳内长期持续流脓,量时多时少;脓液粘稠,如长期不清洗,脓液可有臭气,清洁后消失;如遇炎症急性发作或肉芽组织受到外伤时,耳内可流鲜血,或脓内混合油血液。耳镜检查时可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甚至紧张部鼓膜几乎完全损毁。鼓室内或穿孔附近可见肉芽或息肉,有些长蒂的息肉可越过穿孔坠落于外耳道内,掩盖穿孔,妨碍引流。还有些肉芽或息肉组织的根部可能位于卵圆窗附近,盲目的撕拉可致镫骨足板脱位而并发迷路炎。
胆脂瘤型:所谓胆脂瘤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位于中耳内的囊性结构。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先天性胆脂瘤非常罕见,为胚胎期的外胚层组织遗留与颅骨中发展而成。由于此种外胚层组织的无菌性,故可在颞骨内长期发展而不被察觉。其首发症状多为面瘫,听功能及前庭功能检查中可发现耳蜗及前庭功能受损。鼓膜后方出现白色团块影,但鼓膜完整,正常,无内陷袋及可疑的穿孔疤痕。须与后天性胆脂瘤仔细鉴别,因为上皮团块亦可在过去的穿孔中移入鼓室,或通过内陷袋进入鼓室,日后穿孔或袋口封闭,而误诊为先天性。
后天性胆脂瘤一般将其分为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和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两种:
1、后天原发性胆脂瘤起病隐袭,穿孔位于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其病因可能与咽鼓管长期阻塞,鼓膜内陷袋形成有关。后天原发性胆脂瘤可无耳内流脓史,继发性者患耳长期持续流脓,脓量多少不等,因腐败菌的继发感染,脓液常有特殊恶臭。传导性耳聋轻重不等。
2、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复层鳞状上皮从穿孔边缘向后鼓室或上鼓室、鼓窦生长,形成胆脂瘤。
此外,在鼓膜成型术中,如位于移植物下方的鼓膜表皮层或锤骨柄后面的上皮层未完全撕脱,刮净,日后移植物下方可形成胆脂瘤,此种胆脂瘤属医源性。个别的外耳道胆脂瘤可破坏外耳道骨壁,侵入乳突腔,继发中耳胆脂瘤。
治疗应彻底,避免病情反复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保守治疗;骨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需要积极地施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恢复听功能。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行鼓膜成形术。急性发作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一定要彻底治愈,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转为慢性。患者在进行疗法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解除病痛,还要考虑到治疗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以及自己的病情病症,因此在选择时需多做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不能盲目治疗。
预防需要,劳逸结合,多加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各种急性传染病,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勿擤鼻、游泳和坐飞机;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治疗要彻底穿孔,勿挖耳朵,避免水进入耳内;积极治疗鼻腔,鼻窦与咽部疾病,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