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搞清。荨麻疹主要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种机制,也可是特发性的。免疫性荨麻疹发生在IgE依赖的抑或是补体系统介导的免疫过程中,而非免疫性荨麻疹常被认为是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引起的,或是由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障碍所致。但在临床工作中,多数荨麻疹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荨麻疹。
免疫性荨麻疹主要是由IgE抗体与过敏原相互作用引起的速发性变态反应。当机体在遇到同一抗原时,抗原与IgE抗体在肥大细胞表面发生反应,导致细胞内嗜碱性颗粒脱落,释放其中的化学介质,如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引起局部平滑肌痉挛,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等症状。
非免疫性荨麻疹可能与直接肥大细胞释放剂、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关。一些药物和诊断试剂能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花生四烯酸类产物在荨麻疹中的病理作用是具有炎性介质特性,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具有趋化作用等。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饮酒、受冷、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也可诱发或加剧荨麻疹的形成。
荨麻疹的组织学变化包括表皮、真皮浅层水肿,血管扩张及散在白细胞浸润等改变。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释放介质可增强血管通透性,导致组织水肿,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患处。淋巴细胞的活性可能与肥大细胞的活动有关。
慢性荨麻疹的相关实验室结果可以发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易感性增加,这与组胺的释放和其他介质的释放有关。此外,荨麻疹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理学反应缺陷和其他因素有关。
总之,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是免疫性和炎症性机制所致,也可能是特发性的。免疫性荨麻疹是由IgE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而非免疫性荨麻疹可能与直接肥大细胞释放剂、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以及其他因素有关。深入研究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对于更好地治疗和管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