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是什么?怎么治?好治吗?会自己好吗?
孩子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是不是多动症?
总是跳上跳下,小手东摸西摸,是不是多动症?
注意力常易被转移,容易扰,是不是多动症?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是不是多动症?
……
相信各位宝爸宝妈们对多动症还有很多疑问,小编特意挑选出了9个咨询较多的问题,邀请发育行为门诊张学群主任予以解答,如果您还有想知道的问题,比如抽动症、发育迟缓、自闭症等,可以在文末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
答疑时间
Q:
经常听到多动症这个词,请问什么是多动症?
A:
多动症医学上称之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注意缺陷、行为多动和情绪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分为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混合型。
Q:
孩子出现哪些表现,就需要注意是否为多动症?
A:
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多动症儿童出现的症状:
1.注意力不集中,在功课上或是其它活动会粗心犯错;
2.常常很难依照指示完成事情,无法完成功课、家务;
3.总是静不下来,活动过多,常常手脚动个不停;
4.脾气暴躁,情绪不稳,所提要求必须立即满足;
5.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事,做事冒险或有头无尾;
6.记忆力较差,学习成绩较差或时好时坏;
7.常常干扰或打断别人的说话和活动;
8.有说谎、打架、逃学或偷窃行为;
9.睡眠不好,易惊醒;
10.想改正自身毛病却无法控制;
11.所受家庭教育过分严格或过分溺爱;
12.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会到处乱跑或过度活跃;
13.自控力差,常发脾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如果孩子有以上三种或三种以上行为,家长就应该留意了,需早早带孩子进行多动症筛查。
Q:
孩子为什么会患有多动症?
A:
病因是家长们咨询很多的一点,对于多动症来说,病因比较复杂,遗传、剖宫产、早产、出生时缺氧窒息羊水呛入、脑发育不成熟、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功能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神经发育异常)、心理社会及环境因素、铅中毒及食品添加剂等,都能导致儿童多动症。
Q:
孩子虽然有一些多动症的症状,但他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注意力很集中,可以排除多动症吗?
A:
不能排除。多动症患儿的注意缺陷是指“主动注意”缺陷,即按照自己的目的和意志,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比如上课听讲、家庭作业等。而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则为“被动注意”,是屏幕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不能说明孩子的注意力很集中,况且手机电视画面是快速变换的,本身对注意力要求极低。
Q:
多动症长大了就会好吗?
A:
据相关数据统计,有30%左右多动症患者到了成人期会自愈,但是在此过程中,孩子因受到的消极指责与批评过多,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如自卑、胆怯、自暴自弃等是不可逆的,对孩子以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Q:
请问我该怎么判断我家孩子孩子是调皮好动还是多动症?
A:
这个问题可以简答归纳为四点,家长从这四点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
第一,多动症儿童的好动是病理的、不分场合的,正常的儿童是分场合的(如开大会多动症儿童控制不住自己依旧会不遵守纪律)。
第二,多动症的儿童往往没有目的性,活泼好动的儿童有目的性,对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很关注。
第三,生理方面,调皮儿童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而多动症儿童常伴有动作不协调。
Q:
我家孩子看起来比较安静,为什么也能被诊断为多动症?
A:
家长们往往认为多动症儿童首先就是“多动”的特点,但医学上将多动症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这三种类型。按照此标准,看起来很安静但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常走神的孩子也有可能是多动症。所以说,多动症不仅仅是熊孩子的“专利”,那些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孩子,也可能是多动症,这种情况女孩多见。
Q:
孩子已经被诊断为多动症,多动症怎么治疗?
A:
已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我院会采用“医学家”结合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综合治疗,具体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矫正、注意力提升训练、物理因子治疗、感觉统合训练、沙盘疗法、音乐疗法、家庭干预指导等等,同时还会开展线上线下家长公益课堂,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若想提高注意力改善行为,我们也提供注意力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干预方法。
Q:
多动症治果好吗?
A:
多动症治果是显著的,而且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多动症绝大多数在5岁前就有明显症状,早发现早治疗,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治疗周期越短。
通过这9个问题,相信家长们对多动症有了一定了解,但有了解还不够,还需要家长们正确对待多动症,它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疾病,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表面行为问题,发现孩子有多动倾向时,可先带孩子做个检查,若确诊,则积极配合治疗,若不是多动症,可根据医生建议的进行干预指导。
发育行为门诊
发育行为门诊是天佑儿童医院特色门诊
医生团队:由优秀儿科医生张学群、蔡西萍坐诊,配备有物理因子治疗、注意力提升训练、沙盘游戏治疗、儿童心理咨询等“医疗-康复-咨询”多学科结合的诊疗团队。
门诊优势:采用“医院、学校、家庭”相结合的模式,将“医学、教育、心理”应用于多动症、抽动症、发育迟缓、自闭症、智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诊疗方式:开展中药、西药结合治疗、沙盘游泳、物理因子治疗、注意力提升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训练、精细动作协调训练、沙盘疗法、音乐疗法等,同时开展家长课堂、教师培训、学校访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