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潜伏期的三大表现
艾滋病感染2-6周后,少数人(约2%)出现暂时性急性感染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僵硬、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痛、斑丘疹、荨麻疹、腹痛、腹泄和个别患者无菌性脑膜炎。检查白细胞正常,但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轻微降低,血小板轻微降低。然后继续出现无症状期,即艾滋病潜伏期。
艾滋病潜伏期的三种表现
1.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反复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劳、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然后极度嗜睡无力,无法支持正常的体育活动。慢性腹泻也是一些艾滋病患者非常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而且经常找不到发烧、腹泻、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分析,上述症状和体征占总病例的80%以上。
2.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当高危患者全身淋巴结肿大,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很可能与艾滋病毒感染有关。虽然肿大的淋巴结是全身性的,但在颈后、颌下或腋窝淋巴结中更为常见。淋巴结肿大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变化。淋巴结肿大的程度与血清中艾滋病抗体的滴度有关。 此外,艾滋病还伴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等。
3.皮肤损害
皮肤粘膜是艾滋病的主要部位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以皮肤损伤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接触性湿疣、荨麻疹等。然而,皮肤损伤最具特征的是卡波吉氏肉瘤的皮肤变化。其损伤应在下一章中特别介绍,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