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七大“刺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七个威胁我们男性健康的杀手,就要做好与之作斗争的准备。注意生活的细节。 不要固执地认为男人天生强壮。
在当今社会,男性逐渐成为弱势群体。家庭、社会和工作场所的压力使他们窒息,而传统观念则在说:“你是个男人,你应该坚持下去!”
让这些无聊的束缚去见鬼,从现在开始,好好照顾你的健康,给自己留点关心。
杀手1: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由颈椎肩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
主要症状:颈肩痛、头晕、上肢麻木。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
威胁群体: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有向年轻人蔓延的趋势。
颈椎的健康与男性能否健康直接相关“挺直腰板做人”。这种随着《纽约时报》的进步而逐渐流行的疾病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习惯无关。不要整天坐在那里,即使再上几次厕所,在洗手的时候,转动你的头,也能让你站得更直!
杀手二: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量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则为脂肪肝,严重脂肪含量可达40%~50%。
主要症状: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病毒性肝炎可在短期内发生。
威胁人群:30~50岁的男性。
脂肪肝早已退出“富贵病”目前,脂肪肝的常见年龄已从50岁以上降至30岁,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特别是脂肪肝“偏爱”男人,这也是一个让男人更沮丧的问题。根据调查,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严重影响男性健康。
杀手三:痛风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其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盐产生过多或肾脏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临床上称为高尿酸。
主要症状:关节炎反复发作、肾绞痛、血尿、肾盂积水。
威胁人群:40岁左右的男性。
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常见的慢性病。病程可达数十年以上,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患者往往不太重视,对其危害缺乏充分的了解。痛风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尤其是白领男性。
杀手4:癌症
胃癌是男性容易患的第一种癌症。在中国,胃癌的死亡率在各种癌症中排名第一。其原因可能与某些胃病、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遗传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上腹胀闷不适、隐痛、胃纳减退、厌食、进行性贫血和消瘦,进展期上腹部可触及肿块,粪便潜血持续阳性。
威胁群体:有家族史的男性,30人~男性50岁。
和胃癌有着“亲密血缘关系”食管癌、结直肠癌和恶性淋巴癌也是大多数男性患者。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中国的发病率占世界总发病率的60%;结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约为2:1;与恶性淋巴癌相比,整体发病率较少,但由于男性发病率较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杀手五:癫痫
癫痫通常被称为羊角风,是由脑细胞过度放电引起的突然而短暂的脑功能障碍,表现为运动、感觉、意识、植物神经、精神等不同障碍,或两者兼而有之。
主要症状:意识突然丧失,四肢抽搐,口吐唾沫或口腔尖叫,醒来时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威胁人群:30岁左右的白领男性。
我国现有癫痫患者近600万,年增长率为27万。一般认为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30岁前66%,50岁以上不到15%。
杀手六: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绝对或相对缺乏胰岛素,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身疾病。
主要症状:多吃、多喝、多排尿、体重减轻、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威胁人群:30岁以上的男性。
正常人体内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为日常活动提供能量。当我们进食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增加。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进入细胞,为人体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当人体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正常进入细胞代谢,导致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增加和糖尿病。糖尿病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高达5~10%,我国患病率已达3%。
杀手七: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指脂肪和胆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并伴有纤维组织的形成和钙化。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急性死亡发展为心脏冠状动脉。
主要症状:心悸、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头晕。
威胁人群:30~以45岁男性为主。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已认定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约有15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此病。
提高生活质量将是我们远离他们的最好方法。事实上,预防并不难。只要你能坚持下去,做一个不屈不挠的好人,这将不再是空谈!
[保健]更多精彩
男人爱干净的女人。她最爱干净的女人。
男人的性花样多种多样!
吸烟姿势看穿男人的秘密!
没有营养,所以无害是误解。
男人和女人做梦“性趣”
(编辑:徐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