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艾辨证论治
一、艾滋病辨证论治
(一)体虚外感证候(急性感染期、无症状艾滋病毒携带期、艾滋病前驱期)
其特点是在艾滋病早期更为常见,主要是发烧,可伴有其他证据,也可见虚拟损伤症状。治疗应消除邪恶,纠正它。由于虚拟损伤的程度不同,感受到邪恶的气体的差异,其临床表现和治疗也有所不同。
1.阴虚痰外感发热
症状:全身乏力、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心悸少睡,其次是低热、畏风、口渴、咽痛、咳嗽、咳痰少、胸痛、颈后、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舌红少苔、脉浮细数。
治疗方法:养阴疏表
处方:加减繁茂汤和养阴清肺汤
繁茂、白薇、葱白、桔梗、薄荷、淡豆豉、益智仁、生地、麦冬、川贝母、玄参、甘草、板蓝根、大青叶、双花、青黛、天竺黄等。
2.气虚外感发热
症状:极度虚弱、出汗、声音低、疲劳、全身不适、运动时心悸气短、发热疲劳加重、微恶风寒、咳嗽痰少、身痛、面白、眼睛清晰或淋巴结肿大、舌头苍白、脉浮无力。
处方: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白术、防风、人参、枸杞、茯苓、银花、连翘、板兰根、桔梗、川贝、甘草。
若外感寒冷,恶风寒较重,可用参苏饮加减。药用:人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积壳、茯苓、陈皮、桔梗、木香、甘草等。
3.气虚阳明热盛发热
症状:高烧、出汗、发烧、口渴、烦躁、咳嗽、胸痛便秘、身体消瘦、素体气虚、背微恶风、疲劳、眼睛发红、舌头发红、脉搏无力。
治疗:益气疏表
处方: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人参、知母、甘草、银花、连翘、青黛、茯苓、川贝、陈皮、桑白皮、黄芩。
如果高烧不退,昏昏欲睡,夜晚沉重,是热邪的心包,可以用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等神清热退后再辨证施治。如果热量不减,皮肤斑疹隐现,或者神志昏昏,尤其是晚上,舌质红,脉细数。为了证明热入营血,合安宫丸可以用清营汤和地黄汤化解,常用药物如、生地、丹参、黄连、竹叶、麦冬、银花、连翘、玄参、赤芍、丹皮等。
(二)慢性虚损证候(艾滋病相关综合征、艾滋病期)
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艾滋病发展到中后期,经过积极治疗,初期发热、恶寒等外感表现不明显,以虚损成劳为主要临床特征。其病情主要是气、血、阴、阳的损失,病情主要涉及五脏;病程多为先脏亏虚,逐渐累及他脏;病情日益发展,趋于复杂。治疗以补益为基本原则。鉴于肾虚脾虚是本期的主要证候,脾是后天的基础,气血生化的源泉;肾是先天的基础;寓元阴元阳,补肾健脾是本期治疗的基本方法。
l.心脾两虚
症状:心悸、失眠、多梦、焦虑、易怒、全身疲劳、头晕、手脚冷、腹泻、食物稀少、皮肤瘙痒、皮疹、面部苍白、舌头浅、苔藓光滑、脉搏无力。
治疗: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处方:归脾汤加减
黄芪、白术、党参、当归、茯神、酸枣仁、熟地、丹参、陈皮、生龙骨、黄精、甘草。
2.脾肾气虚
症状:身体消瘦、疲劳、自汗畏风、腹泻肠鸣、腰膝酸软或全身水肿、头晕耳鸣、遗精阳痿、面色苍白、语音低弱、舌质淡、苔白、脉弱。
治疗方法:补气健脾益肾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
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云苓、泽泻、附子、肉桂、炔子、王不留行等。
3.脾肾阳虚
症状:面部虚浮、色泽苍白、发痒、手足不温或畏寒肢冷、腰膝、下腹冷痛、腰酸腿软、腹泻或下利清谷、头晕、舌质淡胖、苔藓白滑、脉薄。
治疗:温补脾肾
处方:金匮肾气丸和归脾丸加减
黄芪、白术、云苓、附子、肉桂、巴戟天、枸杞、熟地、山药、泽泻、丹皮、枣、甘草等。
4.肝肾阴虚
症状:头晕、耳鸣耳聋、失眠健忘、夜晚和下午低烧、咽干口干、腰膝酸软、弱肋隐痛、五心烦热、两颧红、、盗汗、抑郁、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补肝肾
处方:六味地黄丸一直煎合
生地、熟地、沙参、枸杞、麦冬、当归、丹皮、山茱萸、山药、云苓、枣仁等。
5.肝风内动
症状:头晕肿胀、头晕欲扑、腰膝酸软、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良、疾病发作或四肢抽搐、舌质红、苔黄白腻、脉弦有力。
处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龙骨、生牡蛎、龟板、牛膝、代赭石、白芍、五味子、冬天、元参、茵陈、川楝、炒麦芽、钩藤、栀子、石决明等。
6.肾精不足
症状:脱发、牙齿稀疏、耳鸣耳聋、恍惚、健忘疲劳、动作迟缓或精神痴呆、下肢虚弱、视力不清、反应迟缓、舌质轻、脉络虚弱。
治疗:补肾填精
处方:河车再造丸加减
牛膝、肉苁蓉、天冬、生地、熟地、杜仲、巴戟天、阿胶、龟甲、白芍、甘草。
7.肺气虚
症状:声音低,怕风自汗,咳嗽气短,时寒时热,易感冒,面色苍白,舌淡,脉弱。
治疗:补肺气
处方:补肺汤加减
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苑、云苓、白术。
8.脾气虚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大便稀薄,自汗,舌淡苔薄,脉弱。
处方:加味四君子汤化裁
人参、黄芪、白术、甘草、云苓、扁豆。
9.肾阴阳两虚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盗汗,或冷肢,尿频,耳轮焦干,阳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滋阴温阳益肾
处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云苓、泽泻、丹皮。
(三)并发症
在艾滋病病变过程中,气滞、血瘀、痰浊不仅是脏腑虚损形成的病理产物,反过来又成为某些病变的致病因素,三者相互结合,相互因果,使病情更加复杂。因此,艾滋病合并证的理气、活血、降痰、化浊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如肿瘤、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l.气滞:气以条畅为顺。如果气血不足,气机失去条畅,也可以形成气滞的证据。表现为胀痛、疼痛、抑郁、胸闷、得失气、打嗝减少,常导致血瘀。治疗气理气时,可以加入木香、香附、陈皮、柴胡、香椽、橘子等药物。
2.血瘀:病程长,气机不利,血液循环不良,进一步血瘀,甚至血瘀积聚,所谓的“肿瘤”或肝脾肿大,或内脏肿瘤,可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应使用郁金、红牡丹、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精神脂肪、三棱、峨术等。
3.痰浊:脾失健运,水湿停留,气化不良,可凝结为痰湿,痰浊内停,进而加重其他症状。因此,据说“所有疾病都受到痰的尊重”,治疗时应加入化痰浊的药物。如清半夏、胆南星、白、竹茹、桔梗、萝卜等。
4.肺热阻滞:艾滋病患者正气虚弱,抵抗力低,邪气易侵袭,尤其是邪热阻滞在肺部,常见,痰液充盈,色黄粘稠,胸痛,口苦干燥,呼吸哮喘等疾病,苔黄腻,脉滑数。可佐加清热化痰利肺的药物,如黄芩、桑白皮、知母、鱼腥草、败酱草、胆南星、竹茹、瓜萎、川贝、苏子、橘红等。
5.喉咙糜烂和肿胀疼痛:在艾滋病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喉咙糜烂和肿胀疼痛,或由于外部感觉、邪恶攻击肺卫生,或由于内伤、肺胃阴损引起,因此应加入清利喉产品,如牛蒡、玄参、射干等。
6.皮肤瘙痒:主要由血虚、生风或湿热内阻引起。前者应添加养血疏风产品,如熟地、川芎、浮萍、僵蚕、蝉蜕等;后者应添加土茯苓、苦参、黄柏、地肤子等湿热清热药物。
由于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提高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白花蛇舌草、熟地、当归、柴胡、白芍等常用药物。
二是抗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感染性病变,所以要注意抗感染。常用药物如银花、公英、地丁、败酱、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等。由于艾滋病患者常伴有霉菌感染,可酌情添加抗霉菌药物,如苦参、白苔皮、大黄、射干、白头翁、桔梗、鱼腥草、公丁香、石榴皮、黄柏、黄芩等。
第三,抗肿瘤: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常伴有各种肿瘤,因此被选为抗肿瘤药物。如三棱、峨术、山慈姑、斑虫、马钱子、元胡、龙葵、白蛇舌草、半枝莲、水蛭、蝇虫等。
二、研究临床治疗原则
艾滋病的治疗原则,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属于正虚邪,应以扶正祛邪为主。体质好的人以祛邪为主,体质差的人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中晚期以扶正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分阶段治疗本病。
从这种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出,常寒热虚实错杂,临床证据必须详细识别。比如艾滋病患者腹泻,有的需要温补固涩,有的需要苦寒渗泄,有的需要分消清利剂,很多患者后期有伤寒“厥阴下利”证候,需要乌梅丸治疗。总之,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在临床证据治疗中,不能局限于一方一药。他们应该灵活,用证据治疗。
到了晚期,身体的抗病能力极低,出现的证候多为虚劳。《素问》中关于“五劳所伤”的问题、《五虚死》、《难经》中的“虚损”、《金匮》中的“虚劳”等证治均可作为我们临床试治的参考:
1.艾滋病的治疗应集中在早期和中期患者,即有轻微证据或血液变化的早期患者或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患者,以达到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当晚期艾滋病患者感染时,由于其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已经衰竭,此时,即使使使用矫正补充剂,也往往是“虚拟补充”出现“攻击不合适,补充不适合”的情况,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