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1)孕前:
①综合分析心脏病类型、病变程度、心功能水平、医疗护理条件等具体情况,结合内科咨询意见,对是否怀孕进行估计。
②病情不允许的,应在怀孕12周前进行人工流产,并严格避孕。
③做好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妊娠与心脏病的关系,积极接受保健指导。
(2)怀孕:
①加强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指导。有条件的人应该在预产期前1~2周住院分娩,心功能ⅲ等级以上者应住院治疗。
②饮食指导。提供蛋白质含量高、铁含量高的饮食,从怀孕4个月开始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4个~5g。
③确保充足的睡眠。除了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时间外,有条件的人白天应安排两次休息机会。避免过度情绪化,强调确保休息的重要性。
④药物治疗。除补充铁和维生素外,还应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强心剂和抗生素,必要时与内科共同监测剂量。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和用药反应,及时联系医生。
⑤限制活动量。卧床休息,减少用力机会,防止疲劳,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⑥加强监护措施。定期产前检查,评估心脏功能,特别注意识别早期心力衰竭症状,以便及时治疗。心房颤动、上呼吸道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产后发热或过度劳累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心力衰竭的表现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急、发绀、端坐呼吸、咳嗽或痰中带血、肺底持续罗音、颈静脉过度充盈、肝肿、压痛等。轻微活动后,胸闷、气急、心悸、心率每分钟110次以上、呼吸每分钟20次以上、半夜胸闷、需要起床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等现象应保持警惕,并考虑是否有早期心力衰竭。
⑦心理护理。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有关心脏病的信息,以促进他们对疾病的理解,减少焦虑。同时,为他们提供分娩准备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分娩期:第二产程心脏负担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为了确保孕妇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积极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为了确保孕妇保持安静,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积极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的原则。
①专人守护,密切观察产程进展,监测胎儿心脏和产妇的一般情况,特别注意呼吸困难、咳嗽和肺底罗音,改善记录。护士应及时联系医生。
②采用半卧位和侧卧位,垫高头和肩膀,吸入氧气。
③抗生素在分娩开始时预防感染,适当使用镇静剂,配合止痛护理措施,使产妇保持安静。当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时,立即使用强心苷和急诊手术准备。
④宫口完成后,应进行会阴侧切术,选择胎头吸引术、产钳术等助产,缩短第二产程,尽快结束分娩。
⑤胎儿分娩后,产妇腹部放置砂袋,防止腹压突然下降和心力衰竭。
⑥产后立即皮射0.01g或苯巴比妥钠0.2g,必要时加催产素(禁用麦角),需要输血补液时,应控制输注速度。
(4)产褥期:由于产后生理适应过程,心脏负担重,产后肿胀疼痛仍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产后是一个关键时刻。
①产妇应使用半坐卧位或侧卧位,同时垫高头和肩膀。
②加强检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需要记录出入,加强会阴伤口护理,完善记录,及时联系医生。
③必要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小剂量的镇静剂,以确保产妇能够充分休息。继续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产前和产时心力衰竭的孕妇继续使用强心剂。
④心功能ⅲ不适合母乳喂养,根据心脏功能安排渐进活动计划(护士提供全面的生活护理,逐步转变为自己的生活项目)。
⑤指导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输卵管结扎术一般在产后一周左右进行。如果有心力衰竭,在选择手术前,必须充分控制心力衰竭。
⑥鼓励母子亲密关系的进展,为母亲提供育儿技能。
⑦做好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