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注儿童的灵性
专家开讲
我们没能充分了解儿童心灵的需要,没有尽心地帮助儿童满足其天性的灵性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够有把握地说,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儿童的灵性(儿童的生命内在天性)已经得到了发挥与发展。
今天,我们都十分注重儿童智力的发展,注重开发儿童大脑和认知的功能。在教育中,我们习惯于往孩子的头脑里塞东西,而忽视其心,忽视心灵的需要与发展。教育走到今天,如果我们不高度关注生活在中华文化中的儿童生命的本性与需要,而仍然在简单化地学习“西方”的某一种教育方案或模式,对于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来说,是存在着问题与危机的。
灵性的成长
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可以从孩子,哪怕是刚刚睁开眼睛的婴儿的目光中看到这种灵性;任何一个做幼儿教师的,也都可能在教学与活动中发现儿童的这种灵性。
儿童的灵性,反映着人的天性。在这种天性中,包含着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教育家所一致强调的教育的本质。正如蒙台梭利所说,“真正的幼儿教育,应该以活动为中心,观察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的天性,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他所表达的,是我们可以从儿童身上来了解人以及人性的意义。
儿童的灵性,还表现为一种自然状态下的心灵生活。儿童教育家史丹纳说过:“当我们在观察孩子画画时(不是出自教师的指导或要求),试着用心去观察孩子是如何去描绘人的手臂和脚足,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图画出自于内在的知觉……儿童的画来自他的心灵体验,他首先要表达的不是智力的状况与技能的高低。”
关注灵性教育
儿童的成长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引导和鼓励。而且,儿童是通过身体的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学习的,他们的感觉支配着他们的整个身心和灵魂,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和感性经验,才能了解自然界,并且在了解自然的同时,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如果教育的全部目的只是为儿童将来谋生做准备的话,那么,教育就失去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学校与教师要能够让孩子透过自己的经验来发现与了解自己,从而更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具有团体责任感。这样,孩子会获得对生活与生命的理解,会在心中体悟到一个真正自由的天空,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呼唤中国的灵性教育
在今天,“学有所成”“早期开发”等等过于功利性的影响可能会给孩子的将来带来的效应。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童年期的孩子如果能够较好地获得对自身的认识,获得对自我的把握,就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儿童的灵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了解儿童的灵性,是真正了解儿童的前提。如何发展儿童的灵性,或者说如何保持儿童的灵性,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