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小儿脑瘫
小儿脑瘫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
小儿脑瘫的表现
小儿脑瘫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
其实脑瘫儿童在早期所表现的运动异常、姿势异常,以及进食异常等,只要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识别:
1.脑瘫婴儿在各方面的发育都比同龄正常儿童差。如: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紧;易惊、角弓反张,少动或过多地乱动;喂奶时出现吸吮无力、吞咽困难或经常呛、噎、吐奶;婴儿的嘴不能很好闭合,哭声微弱或发出阵阵尖叫;2—3个月时,不会笑、抬头;持续哭闹,手指紧握,不会张开;4—5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另外,智力发育也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
2.异常的动作或姿势。如:流口水、颤抖;在学站时,两腿并拢,双脚总是脚尖着地,有时甚至出现交叉,呈剪刀型;肢体运动不协调,不对称,头不能保持正立位置等,这些都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异常动作或姿势。
总之,根据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各种不同姿势,结合母亲在怀孕时及产时的高危因素,便可早期发现,应尽早去医院神经科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早期的治疗。
据了解,脑瘫儿如在出生3个月内就被发现并接受正规治疗,治愈率可高达98%。但很多家长往往忽视孩子早期的一些症状,譬如常常不明原因哭闹,6个月孩子还不会翻身、半躺,到了2岁还不会走路,而将其误认为是孩子胖、不愿动、缺钙或佝偻病,导致超过半数的患儿都是在1周岁后才被发现,这样,康复机会就大为降低。
小儿脑瘫患儿的喂食方法
给正常的婴儿喂食几乎是每一个做妈必修课。但妈妈们也许很少会过问正确的喂食对孩子的正确生理发育有什么关系,其实,正确的喂食方式是孩子以后语言发育的重要基础。
对于脑性瘫痪孩子的母亲来说,在给孩子喂食是会遇到种种麻烦,特别是那些颜面肌肉痉挛,口腔闭合困难,咀嚼、吞咽运动不能很好完成的孩子,喂食时更是困难重重。那么给这样的孩子喂食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注意的是给脑性瘫痪婴幼儿喂食的姿势。
如果孩子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母亲可以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孩子的膝关节屈曲并搁在母亲的另一条大腿上。为了使孩子的膝 关节也保持充分的屈曲,母亲的一只脚下可垫置1~2块砖,如图 21所示。母亲的一只手可以根据需要扶助孩子的肩部或者髋部。这样的姿势既有利于喂食,又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对于一些口腔闭合困难的脑性瘫痪孩子,当母亲用调羹将食物放入其嘴内后,可用食指与中指夹住孩子的下巴并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也可以用拇指和中指托住下巴稍用力缓缓上抬,使孩子的嘴闭合。如果孩子仍将食物含在嘴里不吞咽,家长可用上一节中介绍的手法,用两个手指刺激孩子舌根来促使他产生吞咽动作。
这儿要重点说明一下的是:有一些脑性瘫痪孩子有强烈的咬牙反射,当调羹一放进他的嘴里时,他会反射性地立即用牙将调羹牢牢咬住。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不要采用暴力将调羹抽出,因为这样会损伤孩子的牙齿,也会刺激孩子咬得更牢。正确的操作手法是:耐心等待孩子松口,然后迅速取出。当然,家长如果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这样反射,就应该避免使用坚硬的金属调羹,而选用塑料调羹给孩子喂食,以保护孩子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