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包皮过长要不要切?吴自军医生:6 岁后评估,避免两大认知误区
儿童包皮过长是否需要手术?这是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四川泌尿外科医院吴自军医生指出,儿童包皮情况需科学评估,盲目手术或过度保守都不可取,6 岁后是关键评估节点,同时要警惕两大认知误区。
吴自军医生解释,儿童期存在生理性包茎,多数男婴出生时包皮与龟头粘连,随着生长发育,包皮会逐渐退缩。一般来说,3 岁前无需特殊干预,约 90% 的儿童在 3 岁后包皮可自行上翻。但如果到了 6 岁,包皮仍无法上翻显露龟头,或反复出现龟头炎、尿道炎、排尿困难(如尿线细、排尿费力)、包皮嵌顿等情况,就需及时就医评估手术必要性。因为长期包皮过长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不仅增加感染风险,还可能影响阴茎发育。
谈及误区,吴自军医生着重提醒家长:第一个误区是 “一刀切” ,有些家长认为包皮过长迟早要切,不如早做手术。实际上,过早手术不仅可能增加风险,还可能因孩子配合度低影响手术效果。生理性包茎通常会随年龄增长改善,过度积极手术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第二个误区是 “等长大了再说” ,部分家长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孩子反复出现的包皮红肿、尿痛等症状,错过最佳干预时机。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包皮与龟头粘连,增加手术难度,甚至影响阴茎正常发育。
对于手术方式,吴自军医生表示,目前多采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或激光环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10-15 分钟)、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手术采用全身,安全性高,家长无需过度担忧。术后护理方面,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尿液污染,穿着宽松内裤减少摩擦,一般 2-3 周即可基本恢复。
四川泌尿外科医院男科专家吴自军医生总结,儿童包皮过长的处理需遵循 “动态观察、适时干预” 原则。建议家长定期关注孩子包皮情况,6 岁后到正规医院男科或泌尿外科进行专业评估,避免因认知误区延误治疗,为孩子的生殖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