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梅毒皮损慎防误诊
梅毒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了。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不断提高。主要的感染方法是性传播。当然,血液和其他方法也会被感染。梅毒皮肤损伤更为复杂,因此很容易误诊。以下是梅毒皮肤损伤预防误诊的方法。
识别梅毒皮损防漏误诊:
1、可有可无,但在梅毒感染后的多年病程中,患者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皮肤损伤(溃疡、皮疹、硬结等)。),而只有晚期内脏病变(心脑肝肾等。);皮损也可能只发生在一定时期,而且不一定是典型的,皮损的数量可以多也可以少。例如,第一阶段的硬下营通常只有一个皮肤损伤;第二阶段的梅毒疹可能会扩散到全身,数百;第三阶段的树胶肿胀可能有几个皮下硬结。
2、先天性、后天性、早晚期先天性(胎传性)梅毒和后天性(获得性)梅毒的皮肤损伤在早晚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感染后1~2年通常称为早期,2~4年称为晚期。二期梅毒疹等早期皮损,浅表泛发,传染性大。晚期病变较深,可能伴有内脏损伤,但传染性较小。先天性梅毒常涉及妇产科、儿科、眼科(如间质性角膜炎)、口腔科(如郝氏齿)、骨科(如骨膜炎)。梅毒常涉及内科、外科、神经科(如脊髓核)、精神病(如麻痹性痴呆)。
3、潜伏梅毒的整个过程可以持续几年或几十年。先天性和后天性的不同皮肤损伤大多在1~2周内缓慢发生,然后在几周或几个月内缓慢消退,进入潜伏期。这种消退潜隐的倾向给人一种自愈或治愈的错觉。潜伏期可长也可短,可达数月或数年。有的二期梅毒疹时隐时现,反复发作,数量逐渐减少,皮疹逐渐变大变深,进入晚期,会出现硬而深的树胶肿。树胶肿可在数月至半年内自行消退,也可形成溃疡,老称杨梅大疮或花柳大疮。几个月后愈合,留下浅薄而柔软的疤痕,老称杨梅大疤或花柳大疤,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4、没有疼痛或瘙痒,经常漏诊硬下营和树胶肿形成的溃疡看起来非常惊人,但受影响的地方没有疼痛。梅毒疹看起来很明显,但没有瘙痒感。轻微的瘙痒或无疼痛是所有梅毒皮肤损伤的共同特征,加上它们有潜伏的自我消化倾向,更容易被医生和病人忽视或遗漏。
5、皮疹形状多样,皮疹深红色弥漫全身第二阶段梅毒疹“模仿”非常强烈,容易被误诊为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等常见皮肤病。但梅毒疹更喜欢深红色(铜红色),掌跖更常见。
6、血清阳性,不同的病史、症状和血液检查是梅毒诊断的三个基础。各期梅毒血清阳性率不同:一期和三期阳性率为70%~80%,二期梅毒疹阳性率近100%。在无皮损潜伏期,检查血阳性对诊断尤为重要。梅毒被足量药物治愈后,一年内血清阳性可转为阴性。但也有持续多年的阳性或终身阳性。对于这类血清阳性固定不变的人,可以定期检查血液,但不一定要用药物治疗。
7、有效药物多,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药物的标准化治疗对梅毒的治疗有效,不产生耐药性。青霉素是青霉素的首选。治疗前,应为患者安排足够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说服患者按计划用药,避免半治半愈的“夹生饭”,给下一步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各科医生还应估计,患者使用或滥用抗生素治疗各种疾病,会不知不觉、不规范、不足地治疗未诊断的隐藏梅毒。
总之,梅毒对人体危害很大,是夫妻之间的隐形杀手。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梅毒的症状、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