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发现治艾新途径:T细胞中失活性蛋白质可抗艾
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人体t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在失去活性后具有抵抗艾滋病毒的作用。一些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作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相关内容于4月28日在《美国科学院杂志》上发布。 t细胞占所有淋巴细胞的40%至60%。它们可以合成和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并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限制病毒复制和激活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由于艾滋病毒主要通过攻击T细胞来使人体失去免疫力,因此T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非常小。
科学家们发现,在t细胞中一种叫itk的蛋白质失去活性后,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入侵能力就会大大降低。结果表明,在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中,失去itk功能后,细胞中p24核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更令人兴奋的是,病毒的传播同时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减少,而itk功能的丧失并不影响t细胞的正常生存。小鼠实验表明,在失去itk蛋白质后,身体仍有能力抵抗其它病毒。
专家表示,艾滋病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抗逆转录病物的使用。研究领域的热点是从负责病毒复制的细胞蛋白开始开发抑制剂。早些时候,由于研发方向的错误,默克终止了为期10年的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这让一些研究人员感到沮丧,甚至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持悲观态度。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发布它。现在美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艾滋病毒的活性可以通过抑制itk蛋白来减弱,从而达到限制病毒复制的目的。人体临床实验虽然需要时间,但对艾滋病防治的研究无疑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或者可以指导新药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