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病理学基础知识
西医对疾病的理解主要从实验室和病因学入手。淋病是通过或接吻等其他性活动传染而来的,其病原体是淋病双球菌。
淋病双球菌呈卵圆形、肾形或豆形,两个凹面相,大小相同,无鞭毛,无荚膜,无孢子,成对排列在脓细胞(多核白细胞)或周围(少数分布在细胞外),因此称为淋病双球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染色方法,可用于检查细菌),也称为奈瑟氏双球菌,淋病奈瑟菌(因为淋球菌是1879年由Neisseria 从急性尿道炎、炎和新生儿结膜炎患者分泌物中首先发现的Gonorhoea。),大小为0.6μm×0.8μm(0.5μm×0.7μm),只能在高倍微镜下看到。),大小为0.6μm×0.8μm(0.5μm×0.7μm),只能在高倍微镜下看到。淋球菌由核质、细胞浆、细胞膜和细胞壁组成。在RH6.5-7.5、温度35-37℃、含5%-10%二氧化碳的环境下,它是一种嗜二氧化碳的需氧菌。淋球菌对物理和化学因子的抵抗力较弱,42℃存活20分钟,50℃只存活5分钟,100℃立即死亡,加热容易达到消毒的目的。干燥条件不适合淋球菌的生长。这种细菌喜欢潮湿,害怕干燥。它可以在干燥的环境中死亡1-2小时。它可以在潮湿的衣服、毛巾和脓液中存活10-24小时,在厕所垫上存活18小时,在厚厚的脓液或潮湿的物体上存活几次。淋球菌对各种消毒剂也很敏感。1:4000碳酸银能使淋球菌在7分钟内死亡,1%的石炭酸溶液能使淋球菌在1-3分钟内死亡。0.1%汞溶液也能迅速杀灭淋球菌。因此,一般来说,淋病双球菌只能在人体内生存。
由于细胞染色体的突变和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不合理的用药,淋球菌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目前临床上发现绝大多数感染者是耐药菌株感染,即产生β-耐青霉素淋球菌株(以下简称PPNG)和耐药菌株引导染色体质颗粒或染色体基因突变,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生病后一定要找有经验的医生治疗,以免治疗不彻底。如果治疗不彻底,淋球菌会潜伏在腺体内,形成慢性淋病反复发作。
淋球菌侵入细胞的第一步是利用外膜上的菌毛和蛋白质Ⅱ粘附在阴茎和的前尿道粘膜或宫颈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和移动上皮细胞)上,然后直接侵入上皮细胞或刺激上皮细胞吞噬,并逐渐侵入粘膜下组织。细菌表面的菌毛、外膜蛋白和lga分解酶使淋菌粘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发挥其毒性。淋球菌进入上皮细胞后,开始大量繁殖增殖,使上皮细胞变性溶解,进入粘膜下间隙,突破粘膜屏障,引起粘膜上皮皮下感染,通过淋球毒素、脂多糖、补充剂和lgm,引起局部急性炎症、充血、水肿、化学、粘连,使粘膜上皮细胞,甚至粘膜和浆层受损。病变在每个腺管和窝的开口中尤为明显,脓肿可由每个腺管和窝的开口堵塞、分泌物引流不良引起,脓肿破裂后可形成尿道瘘。严重感染甚至可侵入尿道海绵体和阴茎海绵体,导致尿道周围炎和腹股沟淋巴结炎。一些淋球菌可以通过尿道外括约肌进入尿道,导致急性后尿道炎,主要侵入前列腺和精囊的开口,导致前列腺炎、精囊炎和附睾炎,导致不孕。淋球菌从粘膜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可引起各组织淋球菌感染,称为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正常成年男性尿道长15-18cm,舟窝粘膜由鳞状细胞组成,前尿道粘膜由柱状细胞组成,后尿道和膀胱粘膜由上皮细胞移除组成。细胞的排列和层次因细菌的抵抗力而异。舟状窝系复层鳞状细胞重叠,对淋病双球菌抵抗力最大。前尿道柱状细胞排列成行,为单层结构。一旦感染,细菌可以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粘膜下层,造成严重的病变。由于解剖结构的限制,后尿道和膀胱三角区的移动上皮不能自由伸缩,也容易受到侵袭。膀胱壁去除三角形区域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移除上皮可以起到鳞状细胞的作用,从不受淋病双球菌的影响。
淋病双球菌进入尿道后,借助菌毛和蛋白质Ⅱ与LGAL分解酶迅速与尿道上皮粘合,淋病双球菌外膜的蛋白质转移到尿道上皮细胞膜,然后淋病双球菌被柱状上皮细胞吞咽,然后转移到细胞粘膜下层,通过内毒素脂肪多糖和补充剂、LGM等协同作用,引起炎症反应。36小时后,会引起严重的粘膜红肿和脓液,白细胞集中在细菌丛周围。细菌进入尿道腺和隐窝后,也可以从粘膜层深入下层组织。各腺窝及套开口,为细菌进入要道,病理变化比其它部位更严重。腺管和窝开口经常堵塞,分泌物不能泄漏,导致腺和窝脓肿。
炎症反应后,大部分尿道粘膜坏死,粘膜下组织甚至海绵体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尿道周围炎、脉管炎、淋巴结炎和腹股沟淋巴结炎。所有被破坏的细胞都被鳞状细胞所取代,粘膜增厚、硬化、易出血。当粘膜下层、腺窝等周围组织受到侵袭时,大多被结缔组织所取代。如果感染严重或复发,可能会出现纤维化,导致尿道狭窄。
20世纪50年代,有人主张采用局部冲洗疗法治疗淋菌性前尿道炎,但局部冲洗效果不好,可能导致前尿道炎向后尿道扩散,形成急性后尿道炎。细菌主要侵入尿道啉、前列腺和精囊的开口。从这些管道中,淋球菌进入前列腺和精囊。所谓淋球菌性尿道炎,实际上是急性淋球菌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少数患者伴有附睾炎。细菌潜伏在这些腺组织中,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变。
人类对淋球菌几乎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预防疫苗。10%的男性和50%以上的女性没有明显症状的细菌传播。
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程度、敏感性、细菌毒性、感染部位和感染时间。以及身体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