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治疗宫颈糜烂的医院哪家好 正确认识宫颈糜烂--专访薛凤霞教授
甘南治疗宫颈糜烂的医院哪家好
2009年7月2日至4日,中国女性生殖道感染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和交流了与妇产科生殖道感染相关的各种热点和难点。为此,中国妇产科在线记者特别采访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薛凤霞教授。
正确认识宫颈糜烂--专访薛凤霞教授
中国妇产科在线:宫颈糜烂在世界上被统一认为不是炎症。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你认为主要依据是什么?
薛凤霞教授:宫颈糜烂在我国已使用多年。自解放初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慢性宫颈炎,被认为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外国教科书和杂志就逐渐取消了“宫颈糜烂”的术语,并使用了cervical ectopy(宫颈柱状上皮异位)。2002年中国出版的七年制妇产科教材提出,宫颈糜烂不是一个合适的临床诊断术语。但考虑到临床使用这么多年,并且一直被用作慢性宫颈炎,所以没有做出很大的改变。目前认为“宫颈糜烂”不再是慢性宫颈炎的代名词,不合适的术语主要有以下依据:
1. 肉眼下看到的宫颈呈红色糜烂状。事实上,糜烂表面覆盖着柱状上皮。由于柱状上皮为单层,呈下间质,肉眼呈红色,而不是真正的糜烂。病理上,宫颈糜烂是指鳞状上皮的缺失和脱落。
2.观察镜下的糜烂面,通常是一个较宽的转化区。
3.正常宫颈在病理学上有少量炎性细胞渗透。宫颈本身作为防止上生殖道感染的门户,有一些免疫细胞。少量淋巴细胞的存在是正常的生理表现。如果宫颈间质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则仍有慢性宫颈炎。然而,慢性宫颈炎在病理组织学上并不一定表现为肉眼观察到的侵蚀。
宫颈糜烂的发生与体内激素的变化有关。宫颈糜烂在国外不再被视为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病理变化。因此,宫颈糜烂在出版的七版五年制妇产科学教科书中并没有被描述为慢性宫颈炎的常见病理类型。
采访薛凤霞教授
中国妇产科在线:许多宫颈糜烂患者非常害怕宫颈癌。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
薛凤霞教授:目前有媒体宣传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许多宫颈糜烂的女性也担心宫颈癌是否会发生。宫颈糜烂是否增加 HPV感染率和宫颈癌的发生率增加了吗?宫颈糜烂的物理治疗会预防宫颈癌吗?目前还没有大量的循证和前瞻性医学研究来证实。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癌发病率增加,实际上是宫颈癌检出率增加。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宫颈糜烂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生,但由于一些早期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也会表现为糜烂样。因此,对于宫颈糜烂样变化的患者,除宫颈癌和CIN外,最重要的是定期筛查宫颈细胞学和HPV感染。
理论上,简单的宫颈糜烂是一种生理变化,即宫颈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而不是真正的糜烂。宫颈癌是宫颈鳞状上皮异常质的变化,其瘤病毒(HPV)感染是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HPV感染非常常见,大多数HPV感染会自行消失;只有少数HPV感染患者会继续感染,最终导致宫颈癌。由此可见,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制不同,病理变化也不同。简单的宫颈糜烂,如不合并HPV感染,不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率,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妇产科在线:目前很多专家都说宫颈糜烂不需要治疗。那么你认为宫颈糜烂需要治疗还是可以用各种洗液冲洗呢?
薛凤霞教授: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这个问题 这取决于具体情况。看不见糜烂就治疗,药物冲洗,各种物理治疗,甚至leep切除部分宫颈。也不能把所有的糜烂作为生理变化而不治疗。刚才我说宫颈糜烂不是一个合适的术语,所以一些医生想问如何描述妇科检查中肉眼看到的糜烂。我个人的观点是用“糜烂样”来描述的。体检中发现的糜烂样变化只是一个临床迹象。它可能是生理柱状上皮异位或柱状上皮外移,但也可能是病理变化,如CIN、宫颈癌或宫颈粘液脓性宫颈炎。在决定是否治疗前,应排除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以及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粘液脓性宫颈炎(MPC),粘液脓性宫颈炎,特别是衣原体感染,宫颈也可出现糜烂变化,宫颈管常有粘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病理性糜烂样变化 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这里就不赘述了。对无症状的生理糜烂样变化,可定期筛查宫颈癌,无需特殊治疗。对于少数生理糜烂变化的患者,由于糜烂面覆盖柱状上皮,可能会出现一些白带增多或后出血。对于这些有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物理治疗,但一般不需要选择冲洗治疗。
中国妇产科在线:感谢薛教授对宫颈糜烂问题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