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大医院石萍:儿童中耳炎易被忽视 家长要留心观察
中耳炎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发疾病。对于中耳炎患者来说,耳部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异常感,同时还有可能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中耳炎常常与感冒有关系,而孩子的体质较弱,就很容易得感冒,病菌就会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进入到中耳里面去,导致炎症的发生。
为什么小孩子更容易患中耳炎?
——与免疫力有关
小孩的免疫力相对较低,孩子很容易出现感冒的症状,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若孩子上呼吸道感染久而未愈,将有可能引发中耳受到细菌感染,从而造成中耳炎。
——与解剖结构有关
相较于成人而言,小孩确实更易患中耳炎。这和小孩的咽鼓管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小孩咽鼓管在这一时期短而直,而且管腔相对较宽,所以小孩咽鼓管的管道和成人不一样,处于水平位。所以,它便和小孩的鼻底持平。正是因为小孩咽鼓管的这一结构特点,所以鼻子和咽部的一些分泌物非常容易进入到孩子的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症,造成中耳炎。
此外,小孩不正确的喝奶方式,也会导致孩子中耳炎的发生。若是孩子处于平躺状态,奶水很容易进入到到中耳,增加孩子患中耳炎的机率。
当孩子出现耳朵不适时,应及时去就诊,如果是诊断为中耳炎应尽快治疗。因为大部分的中耳炎会影响听力,导致中度到轻度的听力损失,短期内会导致传导性耳聋,长期发展还会导致混合性耳聋。
中耳炎不像感冒发烧,一下子就能看出来。有的宝宝还小,不会明确表示“耳朵疼”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家长便不容易察觉。要怎么才能发现孩子是不是有中耳炎?
如果孩子患了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和耳道流脓等,其整个临床过程大致可分4个阶段:
咽鼓管阻塞期: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检查可发现有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化脓前期: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化脓期: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消散期: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中耳炎急性期一般持续一周左右,通过滴耳和滴鼻后,孩子鼓膜充血会消失,耳痛就不明显了,但这并不表示急性中耳炎痊愈了。因为在急性期之后,中耳腔内的黏膜充血引起黏液渗出;渗出的黏液积聚在中耳腔里;那么这种黏液要通过咽鼓管缓慢的排出,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短则2周;长则3个月。建议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后,应该每2周左右门诊复查一次声导抗和听力检查。如果中耳炎没有好,还要继续随诊。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
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以向附近器官扩展,如引起乳突炎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后果。孩子太小只能靠家长观察,大点的孩子话家长可以询问一下孩子哪里不舒服来判断。怀疑中耳炎的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