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筛查阳性不一定是感染
“艾滋病毒筛查阳性并不可怕,因为假阳性可能达到30%(甚至更高)”。在中国医科院-克林顿基金会艾滋病临床检查培训合作项目启动和基地开幕式上,中美专家表示:艾滋病防治的深入发展,不仅需要公众提高意识,不再对艾滋病毒筛查阳性群体,更需要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为艾滋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重要支持,提高医疗质量。
“由于各国试剂的局限性,目前艾滋病感染者的筛查误差率较高。”何健教授,中国医科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主任,持有美国联邦政府颁发的实验室主任执照,他说:艾滋病临床检查分为两部分。一是筛查实验,即艾滋病毒抗体采用elisa等免疫方法进行检查。目的是发现所有阳性患者,筛查试剂的敏感性必须良好,假阳性率一般低于30%,但目前国内一些实验室的假阳性率高于此。二是确认试验,多采用免疫印记试验,消除筛查阳性者可能存在的假阳性。因此,确认试剂必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才能真正“戴帽子”。
根据美国的经验,检验医学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投资约为10%,但在实施艾滋病防治决策时,对检验医学的依赖度达到70%。克林顿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何新伟博士表示,艾滋病检测医学技能培训存在较大差距,随着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需要护理和治疗,对检测技能的需求也在增加。为此,在中国卫生部与克林顿基金会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框架下,克林顿基金会将与中国医科院合作,到2008年1月底完成500名中国临床医生的艾滋病检测培训。